BOB半岛新闻资讯
NEWS
bob半岛官网平台家電換新:“換”出更高品質生活


  BOB半岛北京市朝陽區某家電賣場內,店員正在向消費者介紹一款智能冰箱。張熙攝/光明圖片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一名觀眾近距離觀察一款電視展品。新華社發

  從可清洗空氣的空調到可全天候監測氣味的冰箱,從具備實時通話翻譯功能的智能手機到可根據日升日落自動調節亮度的電視機,從展示前沿新科技到賦能藝術家居體驗——中國的家電與消費電子行業帶著越來越多的創新科技成果步入市場,極大激活了消費者想去體驗和感受更加智能、健康、便捷生活的願望。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當前,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活動開展情況如何?釋放家電市場消費潛力還存在哪些困難和障礙?記者進行了調研採訪。

  3月19日下午,北京市朝陽區某家電商城裡,市民張先生正在選購空調。“原來房間裡的空調用了十幾年了,不僅制冷效果不好,還費電,正好趕上最近門店有活動,打算趁早換台新的節能空調。”

  “這款帶新風功能的空調原價3600元,以舊換新補貼減300元,舊機回收和工廠打折能優惠200元,再給您疊加一個商場的優惠券,差不多2600元就能拿下。”門店店員向張先生介紹著一款當季主推新品bob半岛官网平台。據店員說,近期家電以舊換新新機補貼可達10%,最終價格比平時要便宜很多。

  《方案》提出,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准提升四大行動,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30億台。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電器循環與綠色發展中心主任田暉表示,我國家電行業已經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並重時代”。因此,激活龐大存量市場將帶來更多的商業空間和發展機遇bob半岛官网平台,推動從“無”到“有”的消費需求向從“有”到“優”的全面升級釋放。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相關標准,家用洗衣機、吸油煙機的安全使用年限一般為8年,家用電冰箱、房間空調器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而我國相當部分家庭正在使用的家電產品購置於2009年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時期,目前正接近或達到更新換代的節點。“從供給端看,新消費場景和市場需求刺激家電行業實現產業轉型和產品變革,智能化、數字化產品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體驗。當前這一批次家電的更新換代將充分釋放家電市場消費潛力,同時滿足消費者的美好生活向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秦宇說。

  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專家表示,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第五輪大型設備更新階段,新一輪的以舊換新戰略既是拉動投資和消費的現實需要,更是推動家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有效推進家電制造全行業大幅度邁向新台階。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2.5%。當前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而新一輪覆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的以舊換新政策釋放出積極的市場信號,有利於增強消費者福祉、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同時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之前買的洗衣機隻有洗滌和甩干功能,能耗還高。以舊換新之后的洗衣機新增了羊毛洗、空氣洗、烘干等功能,還符合國家一級能耗的標准。”福州市民陳先生對記者說,不僅是洗衣機,近兩年他家中的冰箱、打印機等大小家電都進行了更新換代bob半岛官网平台。相比於舊家電,新家電更智能、功能更豐富、能耗更低,“生活品質提高了,幸福感滿滿的”。

  家電行業是中國制造業的優秀代表,是中國最先發展起來、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和陳先生一樣,許多消費者的家用電器經歷了多次的“以舊換新”,其背后是中國家電業始終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深耕不輟,持續為提升產業競爭力“添磚加瓦”。

  “自20世紀80年代家電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我國家電產品經歷了持續的技術更新迭代,從‘跟跑’‘並跑’到如今部分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領跑’,新一代家電產品在性能、安全性以及環保標准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和提高。消費者以舊換新,看重的是日新月異的科技,換的是更高品質的生活。”田暉說。據了解,在電冰箱、洗衣機、家用空調器等傳統品類,家用掃地機器人等新興品類,中國家電已經進入在科技創新上“領跑”和“並跑”的階段。

  日前舉行的2024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眾多家電攜新科技亮相,各種新應用令人嘆為觀止:海爾智家大腦首創家庭垂域模型、海信可卷曲激光電視、創維壁紙電視、萬和智慧浴室、惠而浦嵌入式廚電、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家電智能化、數字化潮流奔涌,展示著新時代智慧生活的美好圖景。“家電及消費電子產業長期跟蹤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並借助這些前沿技術完成產品落地,更好地服務於消費者。”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表示。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提出,家電行業要加強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設計,大力降低產品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要加強綠色產品供給,將減量化、可回收和可再生利用作為產品的重要指標,全面提升家電產品全生命周期資源利用率。

  3月22日,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主辦的2024年度京津冀首場家電煥新潮活動在河北石家庄啟動。參會企業紛紛推出以舊換新促消費活動,為超期服役、功能退化的家電提供更新迭代的契機。日前開幕的“2024浦東家電生活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綠色智能家電促消費活動,為即將開始的新一輪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補貼預熱。某知名電商平台推出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活動,提供最高30%直降補貼。數據顯示,活動期間平台家電一站式以舊換新訂單量環比增長96%。

  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更為家電廠商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為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和環保家電的需求,我們企業加大了對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發和改造升級步伐。預計以舊換新政策將給我們帶來超過30%的收入增幅。”某家電廠商告訴記者,該企業正在對生產線進行更新,使產品材質更環保更健康。

  “從2009年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到2015年工信部等四部門的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再到2021年發改委等三部門的家電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行動,家電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取得顯著進展。為激發生產者設計生產更易於回收利用的產品,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應加快明確並實施新一輪的財政激勵政策。”田暉還建議,應拓寬以舊換新的家電品類,納入更多家庭日常使用的電器,如廚房小家電和智能家居設備,進一步契合消費者對家電多樣化更新的需求,實現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bob半岛官网平台。

  在山東的一家家電再循環互聯工廠的車間裡,一台500L容量的大冰箱被緩緩推到上料口,經過預拆解、冷媒回收、自動打孔瀝油、多重破碎、三級分選……一台廢舊的冰箱迎來“新生”,變成了一堆堆拆解金屬、再生塑料、循環部件,以全新的形態重新進入產業鏈。

  換下來的家電舊物何處去,關乎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效果。《方案》提出,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支持耐用消費品生產、銷售企業建設逆向物流體系或與專業回收企業合作,上門回收廢舊消費品。到2027年,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

  據相關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廢舊家電回收總量達450萬噸,含有金、銀、銅、錫等大量貴金屬和塑料等。目前,我國廢舊家電通過正規渠道回收,實現環保拆解和再回收的比例僅佔20%左右,亟待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提升規范化回收水平,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

  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無疑將進一步完善廢家電的回收處理體系。“為了有效激勵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提供高效、便捷的舊家電回收渠道至關重要。”秦宇表示,這包括建立易於訪問的回收網點、提供免費上門回收服務、簡化回收流程等bob半岛官网平台,打通消費者以舊換新的“最后一公裡”。

  家電以舊換新重在建立一個高效順暢的循環體系,推動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今年1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通知》,明確提出健全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體系,暢通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積極引導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據蘇寧易購物流總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在開發部署回收溯源信息系統,與現有用戶服務平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信息等平台對接,以確保回收到拆解的所有環節均可查詢,未來將有計劃地開放接口與政府及行業共享。

  與以往相比,此輪大規模消費品以舊換新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堅持標准引領。專家建議,家電行業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加快制定修訂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領域標准。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有序推動標准落地實施。

  “相較於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家電行業的相關標准建立和實施較為滯后,像家電回收和可二次利用程度分級等方面目前都未形成全國性的統一標准。”秦宇說。

  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以舊換新政策推進中的實際問題,今年協會已開始制定《超期服役家電產品維修管理規范》《家電以舊換新服務管理規范》,暢通家電回收渠道,促進家電回收體系健康有序發展。此外,中國家電協會還將圍繞家電雙碳標准、智能家居標准、新興產品標准、品質標准等進行重點修訂。 (本報記者 溫源 本報通訊員 范子溪 張熙)

  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上一篇:BOB半岛1320亿件快递如何发出去
下一篇:bob半岛官网刻录中国物流的不断突破(快评)

Copyright © 2012-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